狩娱热链 娱乐圈 内娱C位消亡史:蔡徐坤、孟美岐等偶像的流量诅咒与失格

内娱C位消亡史:蔡徐坤、孟美岐等偶像的流量诅咒与失格

内娱C位消亡史:流量诅咒与失格

近年来,内娱偶像产业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的剧烈变化。从《偶像练习生》《创造101》的辉煌,到如今选秀叫停、偶像失格,内娱C位偶像的消亡史令人唏嘘。

流量的诅咒

蔡徐坤级的流量,或许还有再现的可能;但蔡徐坤式的偶像,却已经失去了诞生的条件。2018年的偶像选秀风头无两,蔡徐坤成为顶流时代的代表。然而,流量既能捧人,也容易灼人。蔡徐坤的染发福利、NBA大使争议、数据造假等风波,无不体现流量的诅咒。

这种诅咒不仅限于蔡徐坤。《创4》的C位刘宇陷入学历造假疑云,《青你2》的C位刘雨昕遭遇外貌攻击和集资争议。流量与质疑如影随形,成为偶像们无法摆脱的困境。

“失格”的偶像

在偶像行业里,红与不红是绝对的玄学。而“失格”与流量的结合,往往引发更大的风波。《创2》的C位周震南因“老赖之子”争议口碑崩塌,《青3》的余景天因家庭KTV涉黄涉毒爆料跌入深渊。

流量诅咒的实质,是拥有多大量级的流量,就会招致多大程度的质疑。这种质疑源于偶像文化在国内的根基不深,大众对资本塑造的偶像难以完全接受。

内娱拯救计划,失败

2018年,孟美岐和吴宣仪被寄予厚望,甚至被称为“拯救内娱”。然而,现实却充满讽刺。吴宣仪的影视作品口碑扑街,音乐被刷“难听”,孟美岐的复出电影《我心飞扬》票房惨淡。

相比之下,当年被视为“锦鲤”的杨超越却在影视领域稳步前进。这揭示了内娱偶像产业的深层问题:说到底,C位偶像的消亡,不仅是自食恶果,更是与整个娱乐圈环境的相互腐化。

内娱C位,终成了一场狼狈收场的幻梦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狩娱热链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作者: 红毯观察员

下一篇

已经没有了

返回顶部